姑蘇古城,自古為城市人文密集之地,其文化和生活繁盛不衰。在“十四五”和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交匯期,姑蘇古城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散發出深厚而深遠的影響力。
煥新古城界面,以文化元素提升古城實力。讓我們從姑蘇古城的城市能級、繁華圖景、居住美學和非遺風物四個界面,感悟姑蘇古城的時代魅力。
城市能級?全國罕有的純粹古城住區
翻閱全國,姑蘇古城的城市格局,全國罕有。作為國家唯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姑蘇古城青瓦白墻、高木深巷,與遠處的摩天大樓涇渭分明。
根據《中共姑蘇區委保護區黨工委關于制定姑蘇區、保護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姑蘇古城對標上海黃浦區,打造高質量核心功能城區、高標準全域旅游城區、高品質宜居生活城區,以蒼勁有力的筆調,繼續夯實歷史文化名城在國際上的示范引領地位。
擁有千年文化底蘊的姑蘇古城,乘風時代大勢,承載蘇州的歷史與未來、光榮與夢想,必然迎來一場全新蝶變。
繁華圖景?江南特色的姑蘇速度
姑蘇古城的城市印象,已不再僅有小橋流水的詩意悠然,更有舉步即達繁華的生活場域。
古城發展交通先行,深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以及蘇滬同城化影響,姑蘇古城全面提速。全區共安排了交通類項目21個,重點保障蘇州軌道交通8號、9號、11號、14號線建設,完善區域內的軌道交通網格。其中1600余條街巷舊貌換新顏,并評選出中張家巷、闊家頭巷、滾繡坊等首批50條“凈美街巷”,在城市發展中留存文明印記,兼顧姑蘇古巷風韻,舉步即享古城姑蘇“百十街坊、千余幽巷”的車水馬龍。
敬畏歷史和文化,姑蘇弘揚傳統的同時接軌當代的發展,讓姑蘇繁華獨樹一幟,成為重要的城市展示面。
居住美學?“15分鐘生活圈”的城市向往
姑蘇古城,深受2500文脈滋養,隨著生態、交通、教育、商業等配套全面崛起,姑蘇古城成為蘇州乃至全省高凈值人群的向往之地。
居住在姑蘇古城,可享受“15分鐘生活圈”的城市福祉,“15分鐘就醫生活圈”、“15分鐘養老服務圈”和“15分鐘公共健身服務圈”等,感受珍貴的古城現代化生活方式。更可以實現約30分鐘輻射湖東圓融久光、湖西蘇州中心,觸摸蘇州的國際時尚,高品質的宜居古城生活體驗就此擁有。
對于姑蘇古城,既有代表本土文化的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更有符合當代人居的現代化生活,屬于蘇州的未來人居新時代,姑蘇古城當之無愧!
非遺風物?姑蘇美學影響世界審美
非遺,是姑蘇古城的重要名片。源自姑蘇古城的非遺不勝枚舉,諸如吳歌、評彈、蘇繡、桃花塢木版年畫等,代表了千百年來古城人民的居住韻味,又啟發著當代的人文意境。
政府在新一輪的規劃中,重提對于非遺文化遺產的保護。諸如開展古建老宅、名人故居等歷史建筑與國內外頂級酒店品牌合作,再現世界姑蘇的當代風雅生活;重點打造大運河文化帶中“最最精華的一段”,以“運河十景”擦亮運河文化名片;打響“手工藝和民間藝術之都”,承載古城文化印記,讓藝術與生活相融交織。
姑蘇古城多元化的非遺文化,為城市的文化軟實力注入了強大動力,更讓蘇式文化、江南文化征服世界眼光。
新城可以復制,古城無法取代,姑蘇古城毫無疑問是蘇州的城市之根、文脈所在。
中國鐵建·拙政江南擇址姑蘇古城核芯——拙政園原址,匠造獨具中式韻味的傳世院墅。容積率僅為0.6,特邀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曹林娣、蘇州園林設計院副院長計明浩、中國建筑規劃設計GAD合伙人蔣愈等8位大師打造。全球僅此56院,一院一傳世。